Circle Medical 是一個專門為您 - 專業的醫療護理 - 而建立的服務平台,隨時隨地為您帶來無限驚喜!

Try looking in the monthly archives. 5 月 2017

癌症基因檢測遺傳性癌症不停復發 基因測試及早發現危機

乳癌、卵巢癌、前列腺癌,三種聽似毫不相干的癌症,其實均有機會因為體內潛在的BRCA1、 BRCA2突變基因而引致病發。 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於2007年成立,一直旨在資助承受經濟壓力的市民,提供遺傳性突變基因測試,並為受影響的病人和家庭提供各種心理輔導。 資料庫主席鄺靄慧醫生解釋,若然出現細胞損毀,一般人體內帶有自行修復功能,但帶有BRCA1、 BRCA2基因突變的人,卻會失去部分修補能力,無法抑壓癌細胞生長,以致患癌風險提高,尤其是乳癌、卵巢癌、前列腺癌三種遺傳性癌症。根據資料庫最新統計數字,現時只有大約百分之十至十五的乳癌患者,是因為遺傳性基因突變而患上癌症,情況未算普遍,但鄺醫生亦指出,該類別的癌症患者,比一般患者會提早病發,而帶有基因突變的女士,患上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分別10倍和百分之六十,情況實在不容忽視。   別以為遺傳性基因突變只會影響女性,她提醒,因為男性也有患上乳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。「就算男性在遺傳性乳癌的發病率較低,他也可以將病發基因遺傳下去,他的下一代也有百分之五十機會帶有突變基因,所以他的女兒也有機會發病。因此男、女都應該接受基因測試,接受預防性措施或藥物幫助,讓我們及早診斷癌症,大大提高存活率。」接受過基因測試,若然市民發現體內帶有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,一方面,資料庫會提供各種預防性後續支援,當中包括提早替女士進行乳癌測試,及提供減輕患癌風險的藥物;另一方面,資料庫也會為受影響的患者和家庭,提供心理輔導,照顧全人發展。 輔導服務總監朱梓慧博士指出,由市民接受基因測試,到患者開始病發、治療的各個階段,均面對各種不同壓力。「患有遺傳性癌症的患者,有別於一般癌症患者,他們會不停病發,特別BRCA1、2基因突變的病人,一次病發後,癌細胞有機會擴散至其他器官,所以病人面對的心理壓力,除了是次病發外,也要面對將來病發的壓力。而且帶有BRCA1、2基因突變的人,不論男女,都有機會遺傳到下一代。他們抱有很多誤解,以為遺傳性癌症必然會病發,而且必然會遺傳給子女,於是他們不止要擔心自己,還要擔心子女。而子女長大成人後,他們又不懂如何向他們解釋基因測試,亦擔心無法提供準確的醫學資訊,在這些情況下,我們便會介入,為患者、夫婦、家庭提供各種諮詢。」   最後,她提醒若然家人確診患上癌症,家人可以多陪伴在患者身邊,「別哭吧,無事的,這些說話真的不如不講,因為你在抑制別人的感受,病人就是會傷心、手足無措,其實在對方哭的時候,你身在她身邊,遞上紙巾,或者陪伴她去覆診,已經是很好的支持方式。」
Read More
Post Image

保單理賠重點

買了醫療保險,但申請理賠時經常遇到保險公司不賠、或理賠金額比預期少的情況,其實這是因為你沒有搞懂各保單理賠重點啦! 小王與小李兩人因為車禍住院,都導致殘廢。小王買的醫療險只有一張,那就是住院醫療險;至於小李則除了住院醫療險外,還有一張殘扶險。 結果,住院醫療部分,兩人皆獲住院醫療險的理賠,但出院後,小王卻相當苦惱短期無法工作、卻還要保養身體的開銷。但小李就比較老神在在,因為殘扶險會在特定期限內持續給付保險金。 醫療過程中,除住院外還有出院療養,每個人當然都希望買了保險可以獲得全面性的保障,以彌補不論住院或出院無法工作的損失。 但是醫療險的種類多樣,保障範圍也各不同,若沒有搞懂相關理賠內容,很可能遇到事故時埋怨連連,氣惱為什麼保了卻不賠。 其實不是保了不賠,而是每張保單各有特性,現在就跟著我們從理賠需求端,回過頭來看哪些保險可以發揮應有的保障功效。      
Read More
Post Image

【終身年金】公共年金回報4厘掀熱潮 退休無憂

政府全資擁有的按揭證券公司,將於明年中推出終身年金,屆時退休人士投入一筆過資金,換取每月穩定現金,直至百年歸老。按證公司4月初公布,若內部回報率4%,投保100萬元的65歲男性,終身可獲5,800元,預期壽命較長的女性則有5,300元。    坊間對此反應正面,形容是港府少有的「德政」。因投資在按證年金,預計每年回報達4%,此回報坊間早已買少見少,加上按證具有官方背景相當穩陣。對投資心態保守的長者來說,是一大福音,不用再依賴定存、坐食老本,擔驚受怕,安度晚年「逆轉勝」!     本刊專訪了按證公司第二號人物、高級副總裁(業務運作)鮑克運,披露年金計劃的研究細節。其中,參加資格限「香港永久性居民」,但不限居住地點,即使在中國或海外養老的港人亦可參加。對於外界質疑年金無法對抗通脹,鮑克運坦言未能提供與通脹掛勾的回報,相信若內部回報率達4%,已跑贏通脹。公共年金倡議者之一、前金管局高層劉應彬教長者迎戰通脹,要「以守為攻」,參加年金「先苦後甜」,初期只用約七成年金,餘款儲蓄起來應付未來。   若老友記具備一定投資知識,不妨「進擊」一些。現年60歲、資深保險中介人吳澤偉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退休投資法。將退休資本分成5個籃子,投資於高中低風險產品,務求做到生生不息,長滾長有。
Read More